?
?
說起香港建筑,最標志性的往往是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,但藝術或文化相關的則少得可憐。近年新建的M+或戲曲中心,不是由外國建筑公司負責,就是本地和外地合作,鮮有由本地建筑師,甚或年輕本地建筑師操刀。年輕建筑設計師黃鋈暉(Arnold)在國際以及香港的建筑設計賽事獲獎連連,也慨嘆要在本地建筑設計行業(yè)發(fā)展非常不易,需要不斷尋找機遇。
?
要成為建筑設計師,首先要喜愛畫畫。「我小時候已經(jīng)很喜歡畫畫,但沒有想到那么遠。中學時讀的是理科,也有修Art。那時便有掙扎應該像其他同學那樣投身金融,抑或選擇做設計。后來,發(fā)現(xiàn)建筑同時包含了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東西,就是理科和設計。」他笑言,后來想起自己從小時候就一直很喜歡玩LEGO,會覺得中銀大廈很漂亮。
?
高中在英國讀書的Arnold,雖然選讀理科,但熱愛藝術,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藝術學院。「當時身邊的同學都在畫畫,我就在做雕塑。后來,在要選擇大學科系的最后一刻,就下定決心讀建筑。一來自己喜歡,二來也是一門專業(yè),收入會較藝術穩(wěn)定,雖然不會發(fā)達。」他直言自己是理性實際的人:「有熱情固然重要,但也要能賺到錢!」
年輕建筑師難獲青睞
回港升讀香港大學建筑系,畢業(yè)后更曾經(jīng)在日本和荷蘭工作,國際經(jīng)驗不少,甚至在去年獲得香港建筑師學會的青年建筑師獎。如此履歷,理應有源源不絕的機會,但事實卻不然。「在香港發(fā)展是困難的,而且其中一個原因是年輕,或可以說是資歷比較淺。當我們出去開會時,會感覺到其他人因為你的年紀而take you less seriously。」Arnold笑笑說不知道是好事抑或壞事,但自己的確常被認為比實際年齡小。
?
很記得我在荷蘭工作的時候,明明我已經(jīng)畢業(yè)兩三年,在公司也做了一年時間,還是會被誤認是實習生。所以,后來我就留起胡須,令自己看起來成熟一點。
?
今年4月,Arnold和朋友合資創(chuàng)立自己的建筑設計公司,希望能有更大的發(fā)展空間,以及自主性。「我們算很幸運,在初期得到一個海邊3層別墅的項目,才促成我們辭職開公司。事實上真的很難接到一些建筑項目,要如何才能讓發(fā)展商多考慮我們本地年輕建筑設計師,我想這是最大的一個困難。其實不只是住宅建筑,只要是一些大型的建筑項目,你看像近期的M+、戲曲中心、大館等,幾乎全都是請外國建筑師負責。」
?
即使暫時未有心目中的建筑項目,但Arnold和拍檔一直未有停下來。「其實近年也的確多了很多機會,政府舉辦了各種類型的比賽,讓本地年輕建筑設計師有更多機會去發(fā)揮,例如今年在維港旁的一個休憩裝置,以及港島東岸公園的大型裝置等。」
位于炮臺山的臨海公園,近日成為港島東區(qū)居民的消閑熱點。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,自然是海旁那15個英文字母「VICTORIA HARBOUR」。「我們設計的時候刻意將字母縷空,希望讓大家可以『走進去』,不必爬上字母才能打卡拍照,雖然后來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大家還是會照樣『攻城』。」Arnold坦言雖然并非建筑項目,但這種置于公眾空間的裝置,更令他們感到滿足。「看見一家大小,或狗狗在當中快樂地享受,那種滿足感原來更大。」
?
作為建筑設計界的小前輩,Arnold寄語有志投身行業(yè)的學生:「對建筑有興趣的話,不要只顧鉆研建筑,反而要多開拓自己的視野。現(xiàn)在的行業(yè)已經(jīng)不同,我們不只是一個擁有專業(yè)技能的人,反而更應是一個Slasher(斜杠族)。畫圖的技巧不是最重要,同理心、理解力更重要。因為可能這一次你為商場設計,下一次為公眾設計,或以后為發(fā)展商設計。每一次的工作都需要同理對方,理解對方,這樣才能設計出真正適合對方的作品。」
?
幻彩再生玻璃冰屋
Arnold和陳俊宇、葉希芃同樣畢業(yè)于香港大學建筑系,3人畢業(yè)后雖然分別在不同建筑事務所工作,但不時在建筑和設計相關的研究、活動、展覽及比賽相遇。
?
而他們第一次的合作關系則始于4年前綠在區(qū)區(qū)灣仔區(qū)比賽。「因為灣仔區(qū)很多酒吧,我們便想到『取之灣仔,用之灣仔』,用玻璃瓶作為建筑原材料,制作玻璃磚建筑物。」當年的作品意念獲得評審贊賞,但同時亦被質(zhì)疑玻璃磚的可行性。3人未有言敗,繼續(xù)向玻璃磚方向研究。第二年找到一家工廠合作,制作「爆玻璃機」。Arnold笑言:「當時是很初步的技術,就是將玻璃瓶爆破,碎掉的玻璃粒也較為大和粗糙,只能用在看不見的地方,例如鋪混凝土的輔助物料。」
后來他們再研究不同方法,例如先將玻璃瓶分色,作更精細的爆破,初代的玻璃磚終于成形。「但仔細看還會發(fā)現(xiàn)當中殘留了瓶上的招紙,甚至是淺啡色的豉油漬。」那一次他們將玻璃磚砌成長方形的凳,放置在PMQ。
?
這一次,3人將技術再提升,在回收玻璃瓶并熔融后,與樹脂混合成為一款半透明、相當耐用的新型建筑物料-回收玻璃磚,更用心調(diào)制出不同顏色,同時確保安全性,打造出外形與環(huán)保兼?zhèn)涞拿利悺副荨埂?/span>
?
這款達6米高的壯麗冰屋,由超過1,000塊再生玻璃磚,相等于超過2,500個玻璃瓶制作而成,在燈光下折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,營造極地璀璨感覺。除此之外,場內(nèi)更有一道由近萬個回收瓶蓋組成、超過30米長的天空極光,相當浪漫。「因為每次回收玻璃瓶,都要丟棄無數(shù)的瓶蓋,我們便想徹底地重用物料,將瓶蓋也包含其中。」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