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會議上,人為分兩種──一種人喜歡開會,另一種人腦袋沒壞。目前占上風的是前者。
?
美國人每天要忍受超過1,100萬場會議,全年不下10億場──當中有成效的僅11%。換算下來,就是有240億個小時被徹底浪費掉了,財務損失高達370億美元。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上班族平均每個月要開62場會,且與會者中,有半數(shù)宣稱那些會是徹底的浪費時間,39%的人承認在會議中打瞌睡。
?
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:自2020年以來,美國人花在會議上的時間呈現(xiàn)每年8%到10%的成長。一對一的會議在過去短短兩年間成長了5倍,而且并非巧合地,每天的平均工時也增加了1.4小時──美國人現(xiàn)在的周工時平均是44.6個小時。
?
這簡直是瘋了。因此,會議或許是我們在職場上練習閉上鳥嘴最好的機會。下面有幾招供大家參考:
?
一、會議能小則小
?
會議的價值遞減與與會者人數(shù)的平方成正比。亞馬遜遵循的政策叫作兩片披薩原則,意思是如果你需要兩片以上的披薩才能喂飽會議中的每個人,那這場會議的人數(shù)就太多了。換算起來最多大概是10個人。
?
收到大型會議的開會通知能閃盡量閃,實在閃不掉至少要自我克制,不要在會議上加入無意義的冗言贅語,而且不要害怕早退。只要你顯然無法在會議上增添任何價值就立刻走人,或是手機關機。特斯拉執(zhí)行長馬斯克如此建議,離開并不失禮。讓大家留下來浪費時間才叫失禮。
?
二、會議能短則短
?
我們很多人都預設會議要半小時起跳,但理想的會議長度是十五分鐘。在十五分鐘的會議里,九成一的人可以保持專注,一旦過了十五分鐘,這個比率就會開始下降。
?
三、說不
?
只因為你受邀赴會,不代表你就一定要出席。拒絕人需要勇氣,但只需要一個理由──我忙翻了,但我之后會聽錄音。──就可以幫自己解套。
?
四、問自己所為何來
?
在會議上,開口之前先問自己一聲,我為什么要說話?以下問句可供你參考:
?
1.我這發(fā)言可以達成什么目的?
2.起了這個頭,我有辦法延續(xù)對話嗎?
3.我有為某人的發(fā)問提供答案嗎?
4.我想說的話重要嗎?
5.現(xiàn)在是提起這事的時機跟地點嗎?
6.我是在表達意見還是在陳述事實?
7.這問題我有仔細思考過了嗎?
8.我有辦法言簡意賅嗎?
9.現(xiàn)在輪到我說話了嗎?
10.我是提出這個論點的合適人選嗎?抑或我應該鼓勵別人對此發(fā)言?
11.這話有別人已經(jīng)說過了嗎?
12.我是不是為了說而說?
13.我是不是想在人前求表現(xiàn)?
14.這話沒人說,會有差別嗎?
?
能通過所為何來篩選的發(fā)言不會太多。也就是說,你會有很多時間在會議上一聲不吭。重點在于你不說話時,不要放空,也不要臭臉。不論誰在發(fā)言都務必專心聽,投入對話,隨手筆記,面帶微笑,點頭附和。用身體語言與臉部表情讓人看到(并相信)你沒在恍神。
?
五、傳球要快
?
使用即興喜劇中的沒錯,而且……技巧:一開口,先附和在你之前發(fā)言者的意見,加上你自己的看法,然后盡快把球傳給下一個人。
?
六、改用電子郵件
?
關于開會,最多人抱怨的就是那其實是一封電子郵件就可以解決的事情。真的有需要把一大堆人拉上討論,只為取得一份文件的回饋,或為了讓他們更新一下現(xiàn)況嗎?很多你需要說的話,其實都可以放進短短一封電子郵件內(nèi)、或通信軟件的一則群聊信息中。
?
如何讓多話者閉嘴?
?
掌握了在工作場合中閉上鳥嘴的技巧之后,你會創(chuàng)造出一個新的問題:所有其他的多話者會讓你發(fā)瘋。你就像剛戒菸成功的人,現(xiàn)在,你恨死了所有抽煙的人。
?
此時的你,需要學習一種新技巧,就是如何讓其他人管住自己的嘴。哈佛最近的一份心理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有近三分之二的對談時間比其中一名說話者希望的來得長。如果你已經(jīng)是閉上鳥嘴的大師,那你就會是其中那個很想離開、很想結束對話的人。
?
那具體而言,你要怎么脫身呢?溝通學者建議使用各種閉幕儀式與言談布局,像是今天跟你聊到天,真的很開心、我三點有在線會議要開或更委婉一點的所以,總之……。你也可以直接擺明無心往下聽了:嗯哼。是喔。原來。
?
然而,這些技巧都屬于戰(zhàn)術層面,且其有效前提是在跟你談話的是正常人。遇到慢性的硬核多話者,你要過關可就沒那么容易了,你必須祭出鐵腕手段:
?
1.偷襲
?
這招有點不講武德。丟一本《閉嘴的藝術》到他們的桌上,在你正在讀的這一頁加上書簽,并/或附上一份杰森.艾克索姆的報告,讓他們知道多話者在職場中是什么評價。
?
2.逃
?
如果你遇到自大型多話者,那就只能逃了。你可以嘗試溫和地進行干預,但如果沒奏效,就趕緊找個理由逃跑。假裝你手機在響需要去回個電話;或干脆別演了,直接說抱歉,我得走了效果也會很好。粗魯就粗魯,無妨。他們不仁在前,你自可不義在后。再者,他們多半自我中心到看不出別人在嗆他們,就算他們注意到了,那就注意到了吧,說不定那正是他們改變的契機。
?
3.善用肢體語言
?
往后退;微微轉身;避免眼神接觸;拿手機起來看。如果你面對的多話者還不到病入膏肓,他們就應該能看懂你的意思。要是這樣還看不懂,那就做到讓他們看得懂。把自己想成是一名拳擊手,你不會想被困在擂臺的角落。你要保持腳步的移動,把對手耍得團團轉,然后慢慢脫身。
?
4.打斷對方
?
用來對付打斷者的肢體語言,在此也可以派上用場─舉起手掌,伸出食指,這次要扮演打斷者的,是你。
?
5.點剎
?
在面對緊張型多話者,也就是那種有社交障礙,多話是為了緩和自身情緒者時,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他們的幫手而非敵人。
?
拿出你宛若公共廣播電臺主播的平穩(wěn)聲音,輕聲細語讓他們平靜下來。首先,讓他們知道他們說的話你都聽到了,然后,再將他們導向不同的方向。你不是在緊急剎車,你只是一踩一放、一踩一放地點剎把車速慢下來。那還真有趣。你知道,我有事想跟你說。此話一出,對話的主控權就落回你手里了。
?
接著,你可以提出一個需要他們停下來思考的問題,帶領他們跟隨你的節(jié)奏,比如我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,講的是現(xiàn)在很多人都在從都市撤離,因為遠距工作的人愈來愈多。類似蒙大拿波茲曼市的地區(qū)愈來愈夯。我在想,要是不考慮現(xiàn)實因素,我會搬到哪里?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?
?
6.預先建立界線
?
遇到地獄來的乘客坐在你旁邊時,最適合搬出這一招。經(jīng)常在坐飛機時,我們會遇到那種一直跟你搭話的家伙,放任他們不管,他們會在六個小時的航程中說個沒完,因此,先發(fā)制人很重要。我真的很需要補眠或很抱歉,我在降落前要趕完一份報告。
?
7.打造一座停車場
?
利用這招,你可以防止多話者在工作會議上脅持整場對話。首先要確立你召集會議要討論的主題。偏離主題時該怎么辦呢?那件事我們先把它擺到停車場吧。這比要對方閉嘴客氣,但意思是一樣的。
?
8.跟你的多話者對話
?
如果多話者是你長年有這問題的親朋好友,那么光是「機會教育」就會顯得不足夠。你需要的是一種可以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。私下找對方聊聊,用平和的口吻、不帶脾氣地跟對方解釋這個問題,并展現(xiàn)你愿意幫他一把的誠意。我認為有很大的機率,你的多話者親友本身也想要改變。
?
9.建立暗號
?
我有個朋友和她多話的老公一起研發(fā)出一個暗號,為的是幫助他應對團體性的場合:當他正要開始滔滔不絕之際,她就會把手搭在他的手上。我喜歡這種技巧。她沒有讓老公難堪,也沒有引人注意到她老公的多話;相反地,她用肢體表達了親密的姿態(tài)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