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工程公司里,年輕員工流動率高幾乎成了“常態(tài)”。項目忙、節(jié)奏快、組織層級分明,導致上級習慣以命令式風格推動事情。但新一代員工不買賬,他們更關注工作中的“參與感”與“自主性”。很多主管會誤以為這是“不服管”“不守規(guī)矩”,其實核心問題是:年輕人不再只滿足于“執(zhí)行”,他們要“參與”過程。
?
一個工程企業(yè)HRD的真實反饋
前段時間我受邀為一家大型工程公司進行管理培訓,課程結束后,人力資源總監(jiān)特意留下和我交流。
她說:“我們公司過去兩年年輕人離職率偏高。我照著您在課堂上說的‘自主性’去核對了一下離職面談記錄,發(fā)現不少人都提到:‘主管太強勢,不聽建議’、‘事情全是按領導意思來’、‘沒有發(fā)揮空間’。這些,算是您說的那種‘自主性’嗎?”
我點頭:“這些確實都屬于‘自主性’的范疇。”
她接著說:“但我們工程行業(yè)講究效率,項目周期緊張,很多決策必須快速拍板,哪來那么多空間讓員工參與?如果讓每個工程師都來發(fā)表意見,那項目不就亂了套?”
我笑了笑說:“不需要讓每個人都來做決策,但至少可以給他們參與的機會,讓他們知道:自己不是被動接單,而是這個項目的一份子?!?/span>
在工程團隊里打造“參與感”,主管可以這樣做:
在技術密集、節(jié)奏快、責任重的工程領域,主管當然需要掌握核心決策權。但這不等于員工不能有“話語權”。只要設計得當,在不犧牲效率的前提下,也能讓年輕人有參與感。
?
一、項目會議中設置“工程師提案時段”
很多工程企業(yè)開會都是上級單方面布置任務。但可以嘗試設立一個“技術建議時段”,讓項目一線的工程師提出優(yōu)化想法,比如:施工流程、材料使用、溝通機制改進等。
這些建議未必都能落地,但這個機會本身就能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。而且很多年輕人技術能力強,他們站在一線,往往能看到管理層看不到的問題。
?
二、設立“內部專項小組”,打破崗位限制
很多工程企業(yè)的晉升機制慢、技術路線單一,導致年輕人容易陷入職業(yè)倦怠。可以嘗試設立內部專項實驗小組,比如:
研發(fā)新型材料或施工工藝;
引入自動化設備的應用試點;
建立項目進度可視化管理系統(tǒng);
這些小組可以跨部門、打破資歷限制,由年輕人牽頭試做。這種“有限自主+真實項目”的模式,不僅能激發(fā)動力,也能為企業(yè)發(fā)現具備管理潛力的青年骨干。
?
三、設立“青年技術委員會”,參與戰(zhàn)略對話
有些企業(yè)已經在試行“影子董事會”(Shadow Board)的做法。在工程公司,也可以設立“青年技術委員會”,選出一批技術骨干,定期參與高層的戰(zhàn)略會議,發(fā)表年輕一代對行業(yè)趨勢、技術演進、組織效率等方面的觀察。
注意,他們沒有決策權,但有話語權。這種機制能幫助公司從多元角度審視問題,同時也讓年輕員工知道:自己的聲音被聽見了。
如何“保留決策權”同時賦予參與感?
很多主管擔心,“放開讓員工討論”會導致節(jié)奏變慢、失去控制。其實只要掌握一個核心原則:“先畫框,再討論。”
過去的做法是:領導直接定目標、下指標,比如:“這個項目材料成本降5%,人力效率提升10%,立刻執(zhí)行。”
但在當下,這種一言堂式的管理很容易被年輕人抵觸。相比之下,更有效的方式是:
先明確討論邊界
比如說:“這個階段目標是降低材料成本5%,請大家就施工方案優(yōu)化提出思路?!?/span>
組織討論,鼓勵表達
在討論會上,主管只需控制節(jié)奏,不急著下判斷。重要的是讓每位成員知道——他們的意見被認真聽取,而不是例行公事。
整合方案,統(tǒng)一執(zhí)行
最后由主管來整合各方建議,拍板定案。這不是放棄權威,而是以更現代的方式贏得團隊的支持。
?
主管要做“導演”,不是“獨角戲演員”
工程行業(yè)的主管普遍壓力大:項目進度要盯,客戶需求要應付,內部資源還常常緊張。很多主管習慣“自導自演”,大事小事全管、流程方案親自寫、圖紙也要自己看,搞到最后身心俱疲。
但實際上,新世代的年輕工程師,不需要你凡事親力親為,他們需要的是:
一份信任;
一個能表達的空間;
一次能參與的機會。
主管真正該做的,是編劇、是導演,而不是主角。
你設計好規(guī)則、搭好舞臺,讓年輕人上去演、自己成長、出成果,你只需要在后面掌控節(jié)奏、保障方向。而當他們演出精彩的一幕,請別忘了:給他們掌聲,給他們鼓勵。
?
工程行業(yè)不是不能給“自主性”,而是需要更聰明地設計“自主空間”。不是所有決定都要下放,但參與感,是每一個愿意留下來的年輕人都在尋找的東西。
別再做那個一手抓到底的“超級主管”,學會把權力用在關鍵節(jié)點,把舞臺還給團隊,才是讓年輕人留下、做出成績、成長為戰(zhàn)將的關鍵。
年輕人不是不講道理,他們只是想證明:自己也能在舞臺上發(fā)光。你給他們一個機會,他們能給你一個驚喜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